坐地日行八万里 · 纵横时空瀛海威
资讯 相册 我也要留言
做互联网那么久,今天才知道瀛海威,读完瀛海威的一生,不仅既敬佩又叹息,中国互联网的鼻祖,中国互联网的种子,中国互联网的基因
比特币啊...其实我想说的是就算当年挖了两万个币在手上,我也等不到它涨到20000美金就把它卖掉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我什么都没亏。 慢慢地我发现,只有赚得了上千万的人才有机会亏掉上千万,没那个本事,你见到上千万的机会都没有。 还记得08年第一次从报纸上知道初音未来和比特币这两个新鲜东西,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我觉得这就是未来的方向,到处和人宣讲,数字货币、万物互联什么的。没有人信,都以为我在说疯话,毕竟当年我只不过是一个初中生罢了,我说的话没有人放在心上,也不会有人去思考一下究竟有没有什么道理。好不容易熬啊熬啊熬过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到大学了,电脑到手了,可以大展拳脚了,nnd,比特币起飞了... 你们能理解那种心情吗,就像你看上了商店橱窗里那光彩夺目的钻石首饰,你好不容易攒够了钱,发现就在你去商店的一天前,它被人买走了... 好在在大学里的时候算是抓住了互联网浪潮的尾巴,到处参赛,办小组,拉投资,也算攒了些本事,赚了点小钱,但这些东西比起比特币来说,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微不足道了。组员们都说,老大你平时没事的时候,或者去领奖的时候,都不会很高兴,像是想起了什么很遥远的事情似的,你在想什么呀?我只能笑笑,告诉他们我曾经和两亿八千万擦身而过。他们当我在开玩笑,一如很多年前,我父母听我讲比特币一样。
刚刚读完了《穿越时空的少女》这本书,里面收录了三篇短篇,作者依旧是筒井康隆。故事比较少儿向和校园向,对我这个老态龙钟的社会闲杂人士而言没什么代入感,不过风格还是很轻松的,很适合读来消遣。与书同名的那篇科幻小品写就于1967年左右,在那个连后来有着“科幻电影天花板”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1968)都尚未临世的时代,这篇富有青春色彩、围绕“穿越”与“未来”的小说之所以能今天有目共睹的成绩,想来也是在所难免的。
生活真是太残酷了 没有原点没有希望 不可恳求 哪里都找不到可以为之生活的东西 还是离开算了毕竟这就是病 这就是命
组。也许这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即上半部邪压正、下半部正胜邪,但这并不能消除我对其角色安排的失衡感觉。但是能将超脱于现实逻辑的梦境世界以归顺于现实逻辑的文字写就,很难不让人由衷感到钦佩呢。
今天读完了筒井康隆的《盗梦侦探》,是今 敏先生2006年制作的动画电影《红辣椒》的原著小说。这部小说早在1993年便已发表,虽然显然远没有他1967年便写就的《穿越时空的少女》那么受尽瞩目,但今 敏先生自云最初做动画导演时就想把它拍出来。 坦白讲,这本书抛开可期但疯狂的无限幻想外,犹如一部黑暗残忍的极致邪典,其中涉及了太多对固有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具有冲击的内容,受情节所致而生的不安与孤独也蔓遍全身。不过登场的一些配角几乎丧失了角色的本心,而起初以为是主角的人随着剧情的安排已退变为符号化的存在,虽然上半部在所谓“盗梦侦探”的梦境分析与梦境以外的悬疑推理中费了不少心思,但仿佛是因为我方主人公太过势单力薄,下半部直接安排了大量戏份程度不一的人物加入主人公阵营,其中还包括了一个敌对阵营闻即丧胆的角色,敌对阵营也从上半部无所不及行为残忍的存在沦为下半部只能通过无处不在来营造恐惧与威胁的落魄二人
特朗普要连任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真是碰到一个惊涛骇浪。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太累了 还要遵循神灵的旨意
或许是90年代初父母本科毕业后就去学了电脑的缘故,身为00后的我可能最早在2004年就已经接触过网络,不过已经完全没印象了,只记得2007年时在母亲的帮助下注册了第一个QQ号,但在此之前已随父亲涉足“联众世界”的游戏大厅之中。虽然疑有近16年的网龄,但直到今年四月我才首度听说瀛海威这个名字,这也难怪。对瀛海威及其历史尚不了解,不作评价,只是在翻阅这18年来的留言中,一股难以言说的超脱感蔓遍全身,仿佛已穿越时空亲身见证。 2010年4月4日的一条留言如是说道:“十年,宛若昨日.”——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几乎翻遍了这一整座的留言“博物馆”,十八年亦如此。恕我天真地感慨一句:考古大概也莫过于此吧。
做互联网那么久,今天才知道瀛海威,读完瀛海威的一生,不仅既敬佩又叹息,中国互联网的鼻祖,中国互联网的种子,中国互联网的基因
比特币啊...其实我想说的是就算当年挖了两万个币在手上,我也等不到它涨到20000美金就把它卖掉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我什么都没亏。
慢慢地我发现,只有赚得了上千万的人才有机会亏掉上千万,没那个本事,你见到上千万的机会都没有。
还记得08年第一次从报纸上知道初音未来和比特币这两个新鲜东西,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我觉得这就是未来的方向,到处和人宣讲,数字货币、万物互联什么的。没有人信,都以为我在说疯话,毕竟当年我只不过是一个初中生罢了,我说的话没有人放在心上,也不会有人去思考一下究竟有没有什么道理。好不容易熬啊熬啊熬过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到大学了,电脑到手了,可以大展拳脚了,nnd,比特币起飞了...
你们能理解那种心情吗,就像你看上了商店橱窗里那光彩夺目的钻石首饰,你好不容易攒够了钱,发现就在你去商店的一天前,它被人买走了...
好在在大学里的时候算是抓住了互联网浪潮的尾巴,到处参赛,办小组,拉投资,也算攒了些本事,赚了点小钱,但这些东西比起比特币来说,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微不足道了。组员们都说,老大你平时没事的时候,或者去领奖的时候,都不会很高兴,像是想起了什么很遥远的事情似的,你在想什么呀?我只能笑笑,告诉他们我曾经和两亿八千万擦身而过。他们当我在开玩笑,一如很多年前,我父母听我讲比特币一样。
刚刚读完了《穿越时空的少女》这本书,里面收录了三篇短篇,作者依旧是筒井康隆。故事比较少儿向和校园向,对我这个老态龙钟的社会闲杂人士而言没什么代入感,不过风格还是很轻松的,很适合读来消遣。与书同名的那篇科幻小品写就于1967年左右,在那个连后来有着“科幻电影天花板”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1968)都尚未临世的时代,这篇富有青春色彩、围绕“穿越”与“未来”的小说之所以能今天有目共睹的成绩,想来也是在所难免的。
生活真是太残酷了
没有原点没有希望
不可恳求
哪里都找不到可以为之生活的东西
还是离开算了毕竟这就是病
这就是命
组。也许这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即上半部邪压正、下半部正胜邪,但这并不能消除我对其角色安排的失衡感觉。但是能将超脱于现实逻辑的梦境世界以归顺于现实逻辑的文字写就,很难不让人由衷感到钦佩呢。
今天读完了筒井康隆的《盗梦侦探》,是今 敏先生2006年制作的动画电影《红辣椒》的原著小说。这部小说早在1993年便已发表,虽然显然远没有他1967年便写就的《穿越时空的少女》那么受尽瞩目,但今 敏先生自云最初做动画导演时就想把它拍出来。
坦白讲,这本书抛开可期但疯狂的无限幻想外,犹如一部黑暗残忍的极致邪典,其中涉及了太多对固有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具有冲击的内容,受情节所致而生的不安与孤独也蔓遍全身。不过登场的一些配角几乎丧失了角色的本心,而起初以为是主角的人随着剧情的安排已退变为符号化的存在,虽然上半部在所谓“盗梦侦探”的梦境分析与梦境以外的悬疑推理中费了不少心思,但仿佛是因为我方主人公太过势单力薄,下半部直接安排了大量戏份程度不一的人物加入主人公阵营,其中还包括了一个敌对阵营闻即丧胆的角色,敌对阵营也从上半部无所不及行为残忍的存在沦为下半部只能通过无处不在来营造恐惧与威胁的落魄二人
特朗普要连任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真是碰到一个惊涛骇浪。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太累了
还要遵循神灵的旨意
或许是90年代初父母本科毕业后就去学了电脑的缘故,身为00后的我可能最早在2004年就已经接触过网络,不过已经完全没印象了,只记得2007年时在母亲的帮助下注册了第一个QQ号,但在此之前已随父亲涉足“联众世界”的游戏大厅之中。虽然疑有近16年的网龄,但直到今年四月我才首度听说瀛海威这个名字,这也难怪。对瀛海威及其历史尚不了解,不作评价,只是在翻阅这18年来的留言中,一股难以言说的超脱感蔓遍全身,仿佛已穿越时空亲身见证。
2010年4月4日的一条留言如是说道:“十年,宛若昨日.”——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几乎翻遍了这一整座的留言“博物馆”,十八年亦如此。恕我天真地感慨一句:考古大概也莫过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