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日行八万里 · 纵横时空瀛海威
资讯 相册 我也要留言
1996年在瀛海威填了表,办了第一份上网手续...
回家看看,温暖如当季
再回来看看,时不时的想起以前的时光,感觉真是一种说不明的思绪。顺便在给大家问个好~
用的是28.8猫拨号连的,太贵了,经常用email玩mud或者国际象棋,还开了一个NBA的每周报道,翻译英文的maillist的新闻发给一堆人。福州的用户,那时还经常在五四路的营业部看到老榕,我的ID是birdz。
那时我们还年青 中国的网络进入家庭有近20年的历史了。当时北京的白石桥路,有一块醒目的标牌上书:“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里,就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的互联网公司——瀛海威时空。她以全中文界面的服务特色,为中国互联网业本土化的普及竖起一面旗帜。后来,互联网业中赫赫有名的王峻涛、丁磊都曾是瀛海威的第一批用户。 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待那时的网络和执着的网民,大概会令不少未曾经历过那段时日的年青人不可思议,就像今天看着壁挂式的液晶或等离子电视成长起来的孩子,想像他们的父辈当年对9寸黑白电视的衷情一样。11.4K的Modem;20部轮换拨叫的单线电话(中继线的开通是后两年的事了);耳朵眼儿般狭窄的带宽,并未阻挡住网民们无怨无悔地一遍遍换号拨叫,记得我最多的一回重播了69次,才听到那令人心醉的与服务器接通的握手声。上来的第一件事是先打开“在线呼叫”(相当于今天的QQ,仅限于北京的瀛海威用户),拉过一位相识的网友就问:“拨了多少次才上来?”答:“16次。”“那你够幸运的!”“幸运什么呀?刚上来就掉线了,又拨了113次!”“乖乖,你比唐僧西天取经磨难还多呀!” 至于网页的内容吗,花上几分钟调出一幅当红歌星的照片,旁边再配上歌星的两首主打歌曲的歌词,就算是很时髦的了,单调的页面上没有任何链接,要继续浏览就得从“服务项目“里的文字提示中重新开始了。如果以今天的网速浏览那时的网页,估计把所有内容显示一遍,最多不会超过10分钟。 比起单调简陋而少有魅力的网页内容,BBS论坛却因她的即时、交互、隐蔽和随意性,受到所有网友的青睐,因而那里便成了网络故事最早的策源地和集散地。那个被全国十多家媒体广泛转载的“Rose的故事”,就因一位得了绝症的女孩,在离世前的一段美丽凄楚的网络经历,曾打动了多少人的心灵。另一网友因捡拾了一个弃婴,牵动了千百人的关注,当大家一致要将弃婴认定为网络婴孩由网友们共同抚养时,却被告知这是个刻意编造的谎言,故此,这个谎言故事也就因它的奇思妙想和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最早并有据可查的一个网络论坛恶作剧。 那时的上网费用为每分钟5分钱,97年瀛海威开通八大城市的分号以后,上网费用上涨到1角钱。论坛的主持人是有工资的,每月发给1500个信用点(即1500分钟上网时间),不过大部分信用点都被用于奖励来自己论坛访问留言的网友了,主持人最后剩不下多少,信用点在网员之间是可以相互传递的。有两件和残疾人有关的事值得一提:一是97年10月发生在瀛海威论坛的为残疾人捐助电脑的爱心行动;二是98年3月开通的残疾人论坛——同在蓝天下,并在论坛上发起了为残疾人捐助轮椅的活动。这两次行动应该是互联网业捐助之先。 瀛海威是个神话,这个神话后来破灭了,并被后人称之为中国互联网业的殉道者。今天,我们长大了、成熟了,曾经历过的那段历史依然历历在目。我们从没后悔、也从不自嘲当年的执着与轻信,因为那时我们还年青,中国的互联网业还年青。
当年上瀛海威不便宜啊。先要有个猫,贺氏的Accura 14400要1000多块。访问瀛海威内网一小时6块,上互联网更贵。我买了猫、登了记,发现家里的电脑配置不行,一上网硬盘就狂转。那只猫后来500块钱在易趣上卖了。我还记得进入瀛海威时空的音乐是 1234553431 553435 ……
这个革命的先驱,感谢站长的坚持,买菜人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小时候是瀛海威让我第一次接触到网络这个东西..前几年看到过这个站.今天突然想起来这个站.一搜居然还在.感谢站长的坚持
开工喽,祝各位瀛海威的老朋友们,蛇年发大财、行大运!
好像是很早以前的事了,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只有一张塑封的瀛海威的身份证还在一角落述说着那些年曾经存在过。
1996年在瀛海威填了表,办了第一份上网手续...
回家看看,温暖如当季
再回来看看,时不时的想起以前的时光,感觉真是一种说不明的思绪。
顺便在给大家问个好~
用的是28.8猫拨号连的,太贵了,经常用email玩mud或者国际象棋,还开了一个NBA的每周报道,
翻译英文的maillist的新闻发给一堆人。
福州的用户,那时还经常在五四路的营业部看到老榕,我的ID是birdz。
那时我们还年青
中国的网络进入家庭有近20年的历史了。当时北京的白石桥路,有一块醒
目的标牌上书:“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里,
就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的互联网公司——瀛海威时空。她以全中文界面的服务特
色,为中国互联网业本土化的普及竖起一面旗帜。后来,互联网业中赫赫有名
的王峻涛、丁磊都曾是瀛海威的第一批用户。
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待那时的网络和执着的网民,大概会令不少未曾经历过
那段时日的年青人不可思议,就像今天看着壁挂式的液晶或等离子电视成长起
来的孩子,想像他们的父辈当年对9寸黑白电视的衷情一样。11.4K的Modem;20
部轮换拨叫的单线电话(中继线的开通是后两年的事了);耳朵眼儿般狭窄的
带宽,并未阻挡住网民们无怨无悔地一遍遍换号拨叫,记得我最多的一回重播
了69次,才听到那令人心醉的与服务器接通的握手声。上来的第一件事是先打
开“在线呼叫”(相当于今天的QQ,仅限于北京的瀛海威用户),拉过一位相
识的网友就问:“拨了多少次才上来?”答:“16次。”“那你够幸运的!”
“幸运什么呀?刚上来就掉线了,又拨了113次!”“乖乖,你比唐僧西天取经
磨难还多呀!”
至于网页的内容吗,花上几分钟调出一幅当红歌星的照片,旁边再配上歌
星的两首主打歌曲的歌词,就算是很时髦的了,单调的页面上没有任何链接,
要继续浏览就得从“服务项目“里的文字提示中重新开始了。如果以今天的网
速浏览那时的网页,估计把所有内容显示一遍,最多不会超过10分钟。
比起单调简陋而少有魅力的网页内容,BBS论坛却因她的即时、交互、隐蔽
和随意性,受到所有网友的青睐,因而那里便成了网络故事最早的策源地和集
散地。那个被全国十多家媒体广泛转载的“Rose的故事”,就因一位得了绝症
的女孩,在离世前的一段美丽凄楚的网络经历,曾打动了多少人的心灵。另一
网友因捡拾了一个弃婴,牵动了千百人的关注,当大家一致要将弃婴认定为网
络婴孩由网友们共同抚养时,却被告知这是个刻意编造的谎言,故此,这个谎
言故事也就因它的奇思妙想和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最早并有据可查的一个网
络论坛恶作剧。
那时的上网费用为每分钟5分钱,97年瀛海威开通八大城市的分号以后,上
网费用上涨到1角钱。论坛的主持人是有工资的,每月发给1500个信用点(即
1500分钟上网时间),不过大部分信用点都被用于奖励来自己论坛访问留言的
网友了,主持人最后剩不下多少,信用点在网员之间是可以相互传递的。有两
件和残疾人有关的事值得一提:一是97年10月发生在瀛海威论坛的为残疾人捐
助电脑的爱心行动;二是98年3月开通的残疾人论坛——同在蓝天下,并在论坛
上发起了为残疾人捐助轮椅的活动。这两次行动应该是互联网业捐助之先。
瀛海威是个神话,这个神话后来破灭了,并被后人称之为中国互联网业的
殉道者。今天,我们长大了、成熟了,曾经历过的那段历史依然历历在目。我
们从没后悔、也从不自嘲当年的执着与轻信,因为那时我们还年青,中国的互
联网业还年青。
当年上瀛海威不便宜啊。先要有个猫,贺氏的Accura 14400要1000多块。访问瀛海威内网一小时6
块,上互联网更贵。我买了猫、登了记,发现家里的电脑配置不行,一上网硬盘就狂转。那只猫后来
500块钱在易趣上卖了。我还记得进入瀛海威时空的音乐是 1234553431 553435 ……
这个革命的先驱,感谢站长的坚持,买菜人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小时候是瀛海威让我第一次接触到网络这个东西..前几年看到过这个站.今天突然
想起来这个站.一搜居然还在.感谢站长的坚持
开工喽,祝各位瀛海威的老朋友们,蛇年发大财、行大运!
好像是很早以前的事了,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只有一张塑封的瀛海威的身份证还
在一角落述说着那些年曾经存在过。